Most Popular Tags

社会化学习 开放教育 乡村图书馆 乡村建设 乡村教育 SLLBrief NGO反思 学习科学 MiniBlog 信息技术教育

近期文章

近期评论

工作组

推荐项目

讨论组

新浪微博

功能

版权声明

Posts Tagged ‘Web2.0’


教育2.0之一:“专业演员”和“票友”的关系

十二月 5th, 2009 by 小石

朋友翻来 Danny 06年翻译的一篇文章“亲爱的孩子,你不用去上大学”,我也读了读。文章介绍了美国一位教育博客(edublogger)Will Richardson 写给自己孩子的文章。用 Danny 的话说,“Will 这篇blog以父亲的身份,写给了两个孩子Tess和Tucker,他希望孩子们将来能走一条非高等教育的成长之路。” 请允许我把 Danny 贴出来的部分译稿转贴过来: “我将竭尽全力去帮助你们发现自己的热情是什么,帮助你们作出决定,使你们能够从自己有热情的事情中学习到尽可能多的东西。我将帮助你们制订计划,去获取你热爱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个计划会包含许多的活动和各种环境,一点儿不象传统的大学经历,同时,花费也会更少。有些计划需要进教室学习,有些计划需要参加培训或者资格认证课程。其他计划包括在线视频游戏、虚拟社区,以及围绕兴趣建立的非正式网络等等,所有这些都将使你们更加接近专业技能。 “通过这个过程,我将支持你们创建自己的学习组合,以及学习的成果,时机成熟时,你可以与你未来的雇主或者合作者分享,以启动你的事业。事实上,很可能你将会发现,他们就是你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代替挂在墙上那张说明你是一名专业人士纸 片的,是一系列的作品和经历、反馈和对话,它们展示出你的专业能力、展示出你所了解的,并且非常透明。这些都包含进了一个工作或者是学习者的网络中,你会不时回到其中,它伴随着你的成长一起发展,将帮助你把握住你最重要的学习。 “我要提醒你们的是,在我自己的经验中,所有我花费时间坐在大学教室里‘学习’来的东西,与我出于简单的原因(我正与那些即便不是更热情但也和我一样渴望‘了解’的人们一起学习)自己去学来的大不相同。这正是我想给予你们的,去和人们连接,和与你们的热情类似的环境连接,我希望你们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不要独自一人去学。你们要自由地创造自己的课程,找到自己的老师,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评估。在老师的引导下,作出决定哪些相关的需要学习、哪些不用学习,不再用其他人来为你们作出决定。每天结束时,你回头看,会发现绝大多数努力花得值,而不是在浪费时间。” 有不少人为这种观点呐喊。我的周围当然更是。我只想转一点不同的声音。这是“哈哈姐”的声音—— 首先申明我没研究过教育。 但我认为,任何事物包括教育形式,不可能是极端的。 现代的教育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想说,接受基础教育还是要有的。至于个性化,这个词已经确定了她本身就不是普世化的。 楼上学生曾很不喜欢学习数学之类,所以她也不可能喜欢学习金融学。因为学好这门功课,本身就需要有好的数学功底……同理,在我工作中,我就很喜欢这类的课程。因此说明,未必是课程的错误,而是课程该给什么样的学生来学,该用什么养的方式学…… 我做一点补充,也算和朋友商榷: 我赞同哈哈姐的观点。 许多人讨论今天的自由时,往往忽略了今天的自由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参照系之上的。 试想:假如没有地图作参照,会有多少自助游吗? 这儿的问题,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是如何处理个人发展和现实约束的问题,要看到现实的多种可能性,和可能的路径;从组织的角度来说,是如何平衡“专业演员”和 “票友”的关系问题,怎么既让“票友”既做观众,又让“票友”有可能参与进来,共同奉献一场“专业演出”,建立一种良性的演出生态系统。 不同的只是,既有从“专业机构”玩成的“票友”,也有从“票友”玩成的“专业机构”。 另参: “用户产生内容”带来的是什么?

Tags: , , ,
Posted in 互联网, 开放教育 | Comments (0)


[旧文]能不能不说教育,说说学习?

十一月 27th, 2009 by 小石

读郑永年《中国教育体制的官僚化及其后果》有感: 郑老师问题看得没错,但解决问题的思维仍然是哪儿疼医哪儿,把Zedong.Mao同志提倡过的“人民战争”(今天叫web2.0,“大家帮大家”)等都忘得一干二净。…… 如果教育部门搞不明白,大家就把教育部门搞明白就完了。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吸取精髓,摧毁躯壳,方法呢,就是探讨“大家帮大家的教育”怎么做,这个web2.0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探讨资源。…… 现在不能把一个不仅网络普及、而且已经相当国际化的教育,单一地放在中国的内部来考虑。如果有一个系统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国际上许多开放的教育资源来探索和学习,那么中国教育内部问题本身就降为一个次要问题。…… 此外,许多人要仔细想想,我们经常批判教育、教育体制,学生和家长听了会怎么想?是不是很多时候没有推动教育,实际效果反而抑制了大家对自身教育的思考,守着最好的网络电脑、图书馆等,却仍在挣扎或滑落?根本原因是不是在我们批判教育的人本身思维的狭隘和设问方向的错误上?…… 所以我的建议是,我们能不能不要跟中国教育谈改革,或者少谈,只要和学生和家长谈学习就可以?谈学习的话有一个更开放的视野,原来身边、企业社会,包括网络国际上许多人、资料、他们的探索等,都会比较自然地成为新的学习资源。…… 至于学校教育将来怎么重组,这是另一个问题,是中国教育内部的问题,我们暂时不做考虑。当然这对许多教师来说可能比较残酷,就如在批判庄园主和奴隶制时,奴隶可能遇到的尴尬一样。…… 但我觉得问题也不在这儿,因为学生和家长在学习上寻求指导的需求始终会有,学校教育打破了,不等于教师就没地方就业了,反而可能在释放了许多教师的同时,为学习领域创造出更丰富的价值。这个也是可以探讨的。…… 原文链接

Tags: , ,
Posted in 教育札记 | Comments (1)


“用户产生内容”带来的是什么?

十一月 11th, 2009 by 小石

新媒体投资人王冉谈到“我对‘用户产生内容’产生了怀疑”,他的理由和解释大致如下: 1、对“用户产生内容”的热情是因为对传统媒体厌恶甚至抵触情绪的释放; 2、而大街上随便一个张三李四王麻子的日常生活和我们又有多少关系? 3、所以,他“越来越不认为完全没有策划、没有编导、没有明星的“用户产生”的视频短片能够成为未来多媒体视频内容的主流”。 王冉的分析从出发点上就是错的。问题从来都是,我们都知道专业机构的价值,但是群众和非专业的力量就能够忽略吗?忽略所造成的代价是什么? 那么,“用户产生内容”(简UGC)带来的是什么?简单地说: 1、UGC实际上讨论的是一个传统权威解构和平等参与机会创造的过程。伴随UGC,我们谈到的“去中心”,也并不是说在传统中心可能松动和瓦解的同时,不会有新的聚合中心产生。 2、只是这个新的中心可能是多元的,而且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生成的,而不是自上而下赋予的。或者即使是自上而下赋予的传统中心谋求转型,也只有获得自下而上的认同才行得通。 3、同时UGC蕴含另一层内涵,UGC不见得能增加多少成功的可能,但却大大降低了失败的成本。而且因为UGC给哪些专业机构可能忽视的、遗忘的或者没有注意到的视角等提供了一种新发育环境,才更有可能把专业机构和业余参与有效地结合起来,也因此创造了一个更加良性的新媒体生态环境。 以上讨论,同时也部分地解释了Web2.0与Web1.0的关系,并对所谓Web3.0乃至9.0等概念炒作作出了驳斥。

Tags: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Web2.0与体验式学习

七月 8th, 2009 by 小石

按照――Web2.0要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了什么基本方案、采用了什么技术――这样的思路来审视Web2.0技术及社会思潮,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观察和学习的方式。但如果你忙于下判断而判断出错,也很可能错过最好的东西。 在介绍TED大会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技术(Technology)、娱乐(Entertainment)、设计(Design)的大会,这种命名方式揭示了一种什么思维习惯?我猜想,是不是说,至少有一部分人习惯了,在某种技术产生以后,大家就一块来玩,似乎玩着玩着大家都学到了很多(Playing,Playing,Learning through Playing);这是否是说玩的过程更容易调动大家进行发散的实践和思考,进而拓展了技术应用的各种情景和可能性;而最后再来讨论技术可以为解决大家共同关心的各种问题提供什么帮助时,大家的设计也更容易富有创造性和弹性,也更容易产生绝妙的设计? 反过来想,我们能否就说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产生的技术,只适用于解决某类问题?技术一旦产生,技术的可能性就是另一回事,甚至该技术的发明人也未必会想到它还能应用于什么场合。但如果我们仅仅习惯于从问题入手,在没有人提出可行性方案、列出需要某些技术的同时,也忽视了一些技术常识的体验和学习。那很可能技术就还是技术,而问题还是问题,甚至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变得很渺茫。因为即使某种技术提供了某种可能,但我们缺乏对技术的敏感性,别人又忙于用技术解决他们的问题,我们很可能仍想当然地认为我们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与TED或Web2.0相关的,另一个可能比较有趣的问题是,好像这些人都很能玩,不像我们这么担心就业。而这种“散漫”的学习,学了也不十分清楚有什么用,似乎学习效率也很难保障。但如果我们稍微做些观察,看看已经有那么多的企业、大学,甚至政府等等都在积极地参与到Web2.0的实践中的话,我们能否说这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广泛使用性的“社会技术”或值得我们了解的“技术常识”?体验和掌握这些技术,对于我们有可能供职于这些企业、或参与这些大学的学习和交流,是否也会有更多的帮助?这些技术本身又可能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什么可能性,有孕育着什么可能令人惊喜的变化? 在思考这些问题之前,还是让我们先回到对Web2.0各种技术的体验(Entertainment)中吧! 本文通过 Posterous email 首发于 xiaoshi’s posterous

Tags: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推荐一个Web2.0与作文教学改革的案例

六月 2nd, 2009 by 小石

小石的推荐语: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思考: (1)学生写作文的烦恼,比如写什么,怎么写,怎么从写作中得到学习;(2)与老师批改作文的烦恼,比如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和闪光点集中进行评价和引导;(3)以及以往作文教学本身存在的一些的问题,比如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写作带来了多少帮助;…… 怎么走出以上三方面给作文教学带来的挑战?丁老师利用好看簿图片故事平台,在作文评价方面作出的尝试,不仅部分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还让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来设想:怎么让作文教学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比如 (1)学习兴趣的发掘和培养,(2)社会化学习方式的养成,(3)多元智能、系统思考及创新思维的发展,(4)以及学习能力与职业技能之间的平滑迁移、教育与社会脱节问题的化解…… 丁笑飞老师的案例介绍—— 日记:如此改革,让作文评语化虚为实 http://www.haokanbu.com/diary/20819/ PPT:借助网络,有效评价 http://www.haokanbu.com/story/191307/ 另附: 几年前参加新东方徐小平老师等,和一位语文老师探讨了语文教师职业发展之后,我给这位老师写的一封公开信: 写作文里面有什么门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21c.html

Tags: ,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