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Popular Tags

社会化学习 开放教育 乡村图书馆 乡村建设 乡村教育 SLLBrief NGO反思 学习科学 MiniBlog 信息技术教育

近期文章

近期评论

工作组

推荐项目

讨论组

新浪微博

功能

版权声明

Posts Tagged ‘thinking’


有关“教育目的”和“课程认证”,或“信息对称”和“信息验证”的问题

九月 1st, 2009 by 小石

以下原文节选自《教育的未来》(Thomas Frey著,图呼呼译): 证明准确性——事实对谎言 在我们规划未来的教育系统时,需要考虑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找到保证信息准确性的手段。最开始我们的思路围绕着选择一个中心权威,或者说某种权威验证机构来负责保证每个在线课程模块中信息的准确性。但当考虑到这种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时,我们发现它是不可行的。 首先,现在大部分教学的内容都是高度理论化的,从重力理论,到进化论,再到音乐理论。这些课题没有哪个是百分之百可以验证的,因此从一个权威检验机构的角度来看,没有一个课题能通过验证。 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认识到几乎是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有自己判断真伪的标准——宗教的真理、科学的真理、法律的真理,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任何权威检验机构都会很快沦为一个高度政治化的权威,而将未来的学习系统的任何一方面政治化都会迅速削弱其可用性。 作为一种替代,我们推荐一种“检验-平衡”机制,这种机制内每个群体都可以创建他们自己的核心权威认证,并为课程加上同意与否的标签。这些标签将会成为智能归档和推荐引擎所倚重的主要搜索标准。 举例来说,诸如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人道对待动物协会(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爱家协会(Focus on the Family)、美国民权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全美步枪协会(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全美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以及天主教会(Catholic Church)这样的组织都可以对新建立的课程加以审查,并决定其是否复合该组织的审查标准。 我们认为这些组织都会尽快着手发展他们自己的在线课程,以便对相关内容施加更多控制。 这种标签系统可以制造出不同层次的价值体系。首先,它使得人人可以参与,事实上,它要求人们的参与。而参与度是一个真正普遍的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成分。在没有任何核心把关人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学或者不能学的情况下,它使学习系统得以有机地生长。 我的Diigo笔记: 1、从信息科学、经济学或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说,既首先“信息对称”的问题,然后是“信息验证”问题,而信息由谁来验证呢?在我们“否定权威”或“去中心化”的同时,实际上开启的是”个性化评价“和”多元评价“。 “去中心”不等于没有中心,“权威”仍然会发挥一定的影响力,不过不再是一个权威或一种声音;同时更多的“权威“是自下而上生成的,而不再是自上而下任命的。 我们也可以从《长尾理论》(克里斯·安德森著)中一再列举的西方流行音乐领域的例子,一开始只有一个音乐榜单,到逐渐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音乐榜单这种过程中,对该问题获得一些认识。 2、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到整个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概念系统的转化,来认识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首先认识作为一种社会系统或社会现象的教育、作为与其他知识或科学对应的教育或教育科学、作为我们的一种社会理想的教育或者我们平时谈论的“教育目的”。 如果我们这样稍作区分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平时在谈论教育的时候,可能含义是非常模糊的,我们有可能是在谈论作为一种社会系统或现象的教育,也可能是在谈论作为一门科学或知识系统的教育,或者仅仅是我们对教育的某种理想。 但如果我们再稍微进一步,来简单探讨作为一种社会系统或现象的教育时,我们会发现,我们 已经越来越难以定义什么是一种作为社会系统或现象的教育,教育或学习行为已经无时无处不在,不再是我们生活中某个特定阶段的特定行为,以至于我们已经逐渐 接受了“学习型社会”这一普遍的概念; 同时,我们作为一门科学或知识的教育学,也在发生某些变化,教育学在试图逐渐走出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等等各种“过度阐释”的困扰,也尝试摆脱教与学的二元争论,更多的回到“学习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我们是如何学习的,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学习, 更多的来回到科学界较为公认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的探讨中; 而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的“教育目的”的讨论,或许也可以放到“伦理学”的框架中来讨论。 如果允许我们这样分析的话,那么教育或者学习型社会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可能不是“教育目的”的问题,而是信息对称问题。以往我们谈论的“教育本质”也可以首先认为是解决信息对称的问题。而把信息鉴别或者社会中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或学习者个人来完成。 当然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威或专家系统、基准参考系统等,但这都不能替代个人鉴别或选择的权利。

Tags: , , , , , ,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科学与价值观,及当前教育学的话语实践

七月 31st, 2009 by 小石

以下是一些思考的片段,记录在twitter上(@changqingteng),我稍微整理一下,放到一块: * 我可能总是把一些问题复杂化。不少人都倾向于这种讨论方式:你想说什么,然后需要进一步讨论的话,再说为什么。但似乎很少有人考虑,这种讨论方式的潜在问题又是什么? * 许多人总是期待明确的答案,而不是发散式的思考,而且认为思考总是应该和行动联系起来,如果不能马上联系起来,这些思考似乎就是在浪费时间。#thinking * 有时候我们误以为坚持围绕对“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的讨论是一种“科学思维”的体现,但抛开价值观的问题——“好不好”和“应不应该”,又怎么会产生“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呢?#科学与价值观 #thinking * 当我们不在谈论“好不好”和“应不应该”的问题时,是否也同时在割裂我们生活的经验和感受,使我们无法提出对自己的处境来说可能更真实的问题,只能听接受别人提供的一套所谓的科学的话语?#科学与价值观 #thinking *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大学里,教育学学术界和国际上已经使用相同的语言,甚至已经打得火热的时候,又真正解决了多少我们自身的教育问题?这背后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话语实践? #thinking * 想起来的另一个例子是,钱理群老师在讨论乡村教育问题和探索时,对西方教育学话语实践给乡村教育上带来的一些问题甚至倒退,做过一些比较深刻的反思。#教育学 #话语实践 #thinking * 当然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怎么通过电视媒体或报纸杂志来推动教育变革,或者怎么能让遍布城乡的网吧变成社区学习中心乃至社会再造中心等等这些问题。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眼里,好像这些问题有点不可思议、要么有点离谱,要么不够纯粹。似乎只有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唯一重要的教育实践。#学习型社会 #thinking

Tags: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个人梳理:从职业指导到社会化学习的实践

七月 31st, 2009 by 小石

educhina论坛中,有朋友提出: 我回国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对今后的生活很迷惑,也知道现在就业困难,尤其是差一些的院校,信息资源很缺乏。 我们能不能弄一些帮助大学生认清以后生活方向,提供就业指导的网站?我们可以考虑让家长出钱,我想他们会很愿意。 我和北大教育系的一些教授谈了,她们都很支持,可以提供一些资源。 引发了我一连串感想:遂列了以往一些关注、思考和睦前的实践。“教育大发现”的社区实践也正好一年了,也算是我对个人工作的一点反思和梳理吧。有机会的话,再围绕相关话题做具体的梳理。 几年前的几篇文章, 教育改革:要大力促进职前教育的深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24l.html 和一位系领导讨论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2it.html 案例分析: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日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6qy.html 学术界对就业及整个社会及教育变革的一些反思: 首届中国文化论坛: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国内对通识教育改革最集中的一次讨论) http://www.forum1.cn/list.aspx?cid=98 会议出版的图书:《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899750/ 甘阳“大学之道与文明自觉系列”文章 http://www.forum1.cn/show.aspx?id=584&cid=217 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 http://www.forum1.cn/show.aspx?id=48&cid=108 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和限度 http://www.forum1.cn/show.aspx?id=20&cid=108 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http://www.forum1.cn/show.aspx?id=21&cid=108 总体感受: 这次讨论内容非常丰富,专与博的争论非常激烈;但仍延续了“教师教、学生学”这种单一的讨论视角,学生在整个的讨论框架中,似乎只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此外,对网络给个人成长、知识生产传播与消费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教育及学习型社会的变革也缺乏必要的认识。 目前我们的一些认识和行动: 教育大发现社区——社会化学习与开放教育实践 Http://sociallearnlab.org 当前发起的一些项目, 村落学习:技术环境手册 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SGLCTManual200905 大学生学习手册:社会化学习与未来家园 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College_Students_Learning_Manual 附: Edu2.0的对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alxc.html 教师节,来自学生的挑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bgxt.html 社会化学习与应试压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by9t.html 走向社会化学习,推进工作架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c07w.html 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译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8zuu.html 写作文里有什么门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21c.html 给孩子们一片蓝天,让他们自由飞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60t.html “教育大发现”名字的由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b5hi.html —

Tags: , , ,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