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Popular Tags

社会化学习 开放教育 乡村图书馆 乡村建设 乡村教育 SLLBrief NGO反思 学习科学 MiniBlog 信息技术教育

近期文章

近期评论

工作组

推荐项目

讨论组

新浪微博

功能

版权声明

Posts Tagged ‘千乡万才工程’


[转]温世仁:西出阳关——《西部开发十年可成》前言

十一月 23rd, 2009 by 小石

“千乡万才工程”(又被人称为“数字希望工程”)的发起人台湾“科技游侠”温世仁先生,在听一些人说西部开发要50年、甚至100年才能完成时,说了一段“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话,并因此名噪一时。 温先生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而且说出这话之后,温先生更用将近一年的时间跑遍西部十二省市调查论证,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可能性。同时,温先生更是亲身投入,发 起了”千乡万才工程“,准备大干一场。可惜他的西部开发事业宏图刚刚起步,03年却不幸英年早逝,该项目也一度几近陷入瘫痪。我们先看看温先生是怎么谈 的。 原文如下: 《西部开发 十年可成》前言:西出阳关 作者:温世仁 1948年我出生于台北,在台湾中部一个非常典型的农村长大。 50年代的台湾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在我很小的时候,孩子们都打着赤脚,在田野上玩耍,直到上中学,才有鞋穿。每当我要外出的时候,家中的长辈总会教我,经过田野上的荆棘时,你的脚要抬多高、从哪个角度用力踩下去,才不会被荆棘割伤。万一不小心被荆棘割伤了脚,就抓一把泥巴将伤口糊住,过一段时间伤口自然结疤就好了。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台湾经济的苦难与成长》,描写台湾从1950年到2000年这50年间整个经济、社会、政治和各种思想的改变过 程,很多年轻的台湾孩子看了这本书以后,都很有兴趣地跟我讨论书中记载的一些事情。记得有一次,一位读者还特别写了一封信给我,他在信中说:“温先生,我们看到你写台湾过去贫苦的日子非常精彩,但是你们真的上厕所不用卫生纸,只用竹片刮一刮吗?”这些事情对于现今生活在台湾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但是当时的台湾,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我记得很清楚,在1970年我从台湾大学毕业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坐式的抽水马桶,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惊奇的事情。我从1972年开始参与台湾电子工业的发展,1970年初当时一个台湾流水线的工人一个月的薪水只有10美元,1990年台湾流水线工人每个月的薪水已经涨到1000美元。在这20年间,最基层的工作人员的工资成长了100倍,大家就可以发现中国人这种爆发性的成长率实在是惊人! 90年代我有幸参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1989年初我第一次到深圳,走到哪里被一群群的乞丐包围。记得在1991年3月第一次上海,当时的上海非常落后,下了飞机,一片漆黑,不知道最后是如何走出虹桥机场的,我心目中的繁华世界的夜上海根本看不到。第二天办完事后,从希尔顿饭店包了一部出租车,沿着现在上海最热闹的南京东路、淮海路走,车子开了45分钟,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人,我看了一下手表,当时才晚上8∶50。 1992年我们公司在上海盖厂房,那时候的虹桥机场已经修建好,我出了机场,看到满街都是游民,我问上海的同事才知道他们并非盲流,全部都是上海人。路上躺着一排排的人,因为夏天太热,家里又没有空调,于是很多人就地铺上草席乘凉,到晚上直接睡在人行道上。 1992年我参加上海东方明珠塔破土典礼的时候,在我们的身后是一片农田和荒地,这就是那时候的上海。 中国的东部就是在那样的景象之下开始开发。当时我就预言,上海在10年之内就会达到台北、香港、新加坡的繁荣。当时没有人相信,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上海,还有沿海许许多多城市的发展并不亚于台北或是香港。不到10年的时间,就已经发展到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水平了。 始于2000年8月,我参与西部开发,来到甘肃的兰州参加经贸洽谈会(简称兰洽会),才第一次了解、接触到西部开发。我记得在兰洽会期间有一个公开的讨论会,讨论怎么样开发西部,计划的拟定、推动等等的议题。我记得与会各界人士热烈地讨论,同时提出许多意见与想法。很多人认为,中国的西部开发与美国西部开发一样,要经过漫长的过程,需要花50到100年的时间,是一个跨世纪、数代人的开发工程。当时我以一个海外中国人、台商的身份受邀发言。我说:“我不了解西部开发,这虽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西部开发,但我想提出几个基本概念。”当时的主席非常的开明,他说:“你有什么意见、想法,都可以提出来。”于是我大胆地说:“首先,我认为中国西部开发不能与美国的西部开发相比,因为美国人在开发西部的时候是骑着马去的;而今天我们是坐喷气式飞机、带着手机、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来的,因为这样的原因,我相信中国西部的开发是可以加速的,不应当像美国的西部开发那样花费这么长的时间。50年是一个很漫长的时期,50年以后我们大家都已经不在这里了,也无法去衡量谁的责任、谁的绩效情况,所以我认为50年不是一个合理的时期。第二,在广大的西部土地上,有3亿多的同胞,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炎黄子孙,同样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一直以来他们都过着与我们相差很多的生活,若还要让这些同胞再忍受50年,过这样的生活,实在是说不过去。第三,也是大家对我的意见比较重视的一点,就是用10年的时间搞开发,才有商机。若一个地方要花50年去开发,就变成了我们自己家里的一件事情,没有人会来关心。如果10年西部的成长像东部一样快的话,这就是一个爆炸性的商机,投资回报的时间比较短,引进外资的机会才会比较大。”这是一个公开讨论会,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在我提出这三点全然不同的观念后,在场的人反应不一,但是给我最大启发的是,当时大家并不完全排斥我这样的想法。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把“西部开发十年可成”定为我自己的一个研究的题目,希望能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研究。 接着我们马不停蹄地到乌鲁木齐、吐鲁番、西宁各个西部的城市去访问。一路下来,“西部开发十年可成”这个想法在我的脑中逐步完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概念,同时用很多数据去推理、思考和验证我的这个想法,发现“西部开发十年可成”是一个绝对可行的方案。 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兰州、乌鲁木齐这些西部城市,就会发现他们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准远远超过1992、1993年的上海、北京。何况在网络时代,很多事情是可以加速的,所以我当时就认为开发西部并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其实10年是相当长的时间,可以将沿海全部现代化。况且,在当年做的时候,我们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人才。现在这些条件都有了,当然内地的条件比较差一点,但现在有更多的资源、科技,要达到10年可成,我觉得非常有可能。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花了很多时间搜集资料,研究西部的结构。在此同时,国家将西部12个省区市的版图确定下来。所谓的西部开发包括12个省区市,分别 为:北三省陕(西)、甘(肃)、青(海);西南三省(四)川、云(南)、贵(州)6个省,以及5个自治区: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和广西,再加上重庆市,它的面积占中国71%的土地,人口占全国28.5%。 从兰州洽谈会到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当中,我利用公余时间分别去拜访这12个省区市,也跟这些省区市的领导探讨西部开发10年可成的可行性。同时顺道拜访了许多西部地区的学校、农村、经济开发区和工厂,以及西部主要省市已经开发不错的地区,做了许多观察和思考。在拜访这些地区的每一个地方时,都有摄影队跟随拍摄,拍摄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和纪录片。一路上与许多西部地区的领导讨论西部开发10年可成的观念,这个观念在最初的交流过程中是无法想像的,我们西部的许多官员都非常优秀和精明,经过沟通后,他们也都赞同这样做可行性是相当高的。 在2001年的7月12日,由中国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在香港举办了一场“西部开发商机与政策国际研讨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率领西部12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等西部开发负责人与香港企业界的领袖,以及台湾企业界的人士开诚布公地就西部开发的商机、西部的问题广泛地讨论并交换意见。当时我也被邀请做了《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报告,反响很大。包括西部开发办的领导,都非常开明地跟我说,其实你所说的10年可成,看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这些话,给了我相当大的鼓励。我觉得应该将这一年来的努力,所做的研究、搜集的资料整理成一本书,为更多关注西部、参与西部开发的人提供参考。事实上这本 书是我和我的同事共同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跑遍西部的每个省区市,经过实地考察并与整个想法印证之后,才写出来的。 记得有一次我从西部回来,忽然发现我的眼睛结膜出血。回到台湾我就去看眼科医生,医生说可能是因为过分干燥引起的出血,帮我点了药,嘱我回去之后一个星期内每天尽量闭着眼睛,不要看东西。对于我这个喜欢天天看书、天天上网的人来说,一个礼拜不能看东西,可以说是一种惩罚。但是为了能使我的眼睛早日康复,我就尽可能地闭着眼 睛,让泪液滋润它,希望它能早一天恢复。在那段时间,几乎是我好多年来第一次每天不再花时间读书和上网。我每天醒来后就闭着眼睛,但是当我闭着眼睛的时候,我无法克制自己,想起西部的林林总总,想到那绵延不断的天山、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内蒙古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想到青海湖的水,西部勤奋工作的人们,想到虔诚的藏胞以及西部所有亲切的朋友和他们的笑脸。那个时候,我才深深感受到,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西部的一切。所以,每当我想到这些让我感动的画面的时候,常常会不知不觉地流下眼泪。经过这样一个礼拜闭目思维,使我对西部开发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同时也更增加了我们开发西部的迫切感和决心,希望能使全国的同胞早日过上同样美好的生活。 一个礼拜过去了,对我来讲,这一个礼拜的闭目养神,对我身体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精神上的改变更大。至于不能看书、不能上网,也算是一种逃离式的生活。终于,在一个礼拜后,我的医生告诉我说:“你的眼睛已经好了。”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中有一种激情。回到住所,拍拍已经有些灰尘的行李,带着简单的行装、计算机设备,再度踏上征程,向西行去。 秋意渐浓,是谁说过“西出阳关无故人”呢? –乡村图书馆运动一样,要当十年来建,整个社会才会支持! ..

Tags: , , , ,
Posted in NGO, 开放教育, 青年发展 | Comments (0)


一块来说说阻碍现代教育技术普及的因素有哪些?

五月 27th, 2009 by 小石

有人转贴了玛丽玛丽哞的一个帖子《一个老师能被电脑取代,他就该被取代》,介绍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一个教育科技专家Sugata Mitra于1999年起开始在印度进行“墙中洞”(hole in the wall)的儿童教学实验。一群儿童在没有成人的指导下,而且操作界面也是英文的情况下,通过观察、相互启发和实践,“学会使用电脑”,浏览网页、甚至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简单的英文。所以,Sugata Mitra在TED大会上半开玩笑地说:Teachers that can be replaced by a computer, shold be. (一个老师能被电脑取代,他就该被取代)。 如果开个玩笑能解决问题那当然最好,呵,但他的玩笑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探讨的话题: 1、我想起以前许多小孩是怎么学会玩游戏,而且一些游戏是英文版的。在我们老家,以前英语到初中才开始教,但是许多小学生,尤其是男孩子,都去跑游戏厅玩游戏,常常是一两个孩子玩,几个孩子围着看,游戏里显示的、说的都是英语,把着游戏机的孩子玩得很投入,周围的孩子指点地也很投入。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好像是“You Win”,当他们打过通关了还是什么,就有那么一句,孩子们就特别高兴。也没有人教他们,甚至老师、家长经常是限制他们,不让去玩游戏,但他们的确在游戏中学到了很多。 对于游戏、网络,包括电视、博物馆等能够模拟、展示生活某些情境的各种学习方式,当前的教育似乎仍缺乏深入的探讨和重要的实践。即使在很多环境下,缺乏优秀的师资长期以来都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仍认为科技仅限于作为一种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不是说作为解放老师、释放学生潜能的工具来认识。 附:一个vc查立的一篇文章值得我们思考: 玩游戏比读书好的科学依据 2、另外,首先在边远地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这一点非常重要。任何学校教育可能都不如把孩子们把一个丰富的世界带到他们面前更直接、影响更深远。学校教育也需要更积极地在和学生一起探索怎么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开启的这个“商品丰饶”、“信息丰饶”、“知识丰饶”的社会中学习和生存,并在这个过程中来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 在乡村教育,包括NGO的教育实践中,这一点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甚至都没有敢去想过。建议大家可以从自己的周围入手,调查一下、列一列这些阻碍了现代教育技术普及的因素都有哪些,我们可以集中起来讨论,看怎么逐一排除这些因素。 附:已故“科技游侠”温世仁先生在我们大陆西部省份发起的“千乡万才工程”(又称“数字希望工程”)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是上帝送给穷人最好的礼物。——温世仁 (出处) 千乡万才工程 http://www.yellowsheepriver.com 西部故事——温世仁长子发起的项目 http://www.westchinastory.com

Tags: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