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Popular Tags

社会化学习 开放教育 乡村图书馆 乡村建设 乡村教育 SLLBrief NGO反思 学习科学 MiniBlog 信息技术教育

近期文章

近期评论

工作组

推荐项目

讨论组

新浪微博

功能

版权声明

[旧文]一个缺乏主动意识的、被环境改变的“许三多”?

    [摘要]:“傻根”不能老傻,“傻根”的傻,傻在缺乏主动意识上。他是被环境改变的,而不是一个自觉认识和塑造环境的人。这也是许多人喜欢“傻根”,但女人不爱的原因。这种“傻”也不是我们教育所提倡的。

昨晚看到baidu出了people频道,第一个报道的是隆重推荐“许三多”,我有点纳闷,虽然电视上最近一直在播《士兵突击》,但一看又是军人的片子,觉得有点审美疲劳,就没看。没想到baidu竟然隆重推荐这部片子,对这部片子到底说了些什么有点好奇,所以看了看baidu对导演的访谈。

看这个访谈的过程中,我心里非常复杂。

一方面,因为许三多骨子里那种真实的自我,以及谦虚、开放,在困难面前硬着头皮往上顶的劲头。我相信,这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小民”身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也是符合全球化时代的优点,我对导演能抓住这些同样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要素,启发大家来反思我们民族神圣自身的一些优点,非常欣慰。

但另一方面,我又感觉到,虽然导演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把人物放在环境中来磨砺、来塑造,使人物很生动,很饱满。但导演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意识来说,要引导人物来把握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对新社会的认识,在积极认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挖掘和拓展新的自我。一旦从导演的专业视角,回归到谈论人的成长时,导演的一些话,也就失去了专业的解读能力,往往是把环境和人物的成长割裂开来的,单纯的议论人要认识自己、清楚自己的位置等等,人在这儿又回到了静止的、被动的、被环境塑造的状态,而不是说觉醒为一个自觉的、积极把握社会、在把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和塑造自己的、积极的人。

我不知道这样的影视作品会在大众心理形成一个什么样的认识,拟或看个热闹就过去了?所以,我还是想多说两句。

我想,“傻根”的纯朴、谦虚、吃苦精神,或者说,我们中国传统的“大国小民”身上的自然状态,这种在长期的大国历史中形成的、朴素的生活哲理,是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了的时代,仍然积极珍贵的东西。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傻根”的傻,傻在缺乏主动意识上。他是被环境改变的,而不是一个自觉认识和塑造环境的人。这也是许多人喜欢“傻根”,但女人不爱的原因。这种“傻”也不是我们教育所提倡的。

也就是说,“傻根”不能老傻,我们的社会之所以主动设置一个教育部门,就是要倡导大家要对社会、对自身有一个主动意识、自觉意识。

因为看这个访谈,感到非常难受,随便说这些吧。

原文链接,(2007-11-09 15:11:19)

分享&收藏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